抚琴,是心灵的独语;听琴,是心与心的往来。
环境对抚琴有怎样的影响?同样安静的环境,白天抚琴与晚上抚琴有什么不一样?对环境的选择体现了琴人怎样的态度?
“深山幽谷、水边林下,清风明月、老木寒泉,壁涧松涛、林木扶苏,自然环境之幽雅,与琴上之清雅,浑然不可分也。弹琴至妙处,虽处一室之中,也宛在深山幽谷,有枕石漱流之美也。山水清音,浑然一体,不离于操缦者之一心也。”
这段文字描述的环境可真美妙啊,‘深山幽谷、水边林下、清风明月、老木寒泉’,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在这样的环境里弹琴了,那种意境和境界,让人有一种离尘脱俗之感,心向往之,由此可见好的环境对琴人抚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其实自古以来,琴人对抚琴环境的选择就非常重视,明屠隆《考槃余事》以“对月”“对花”“临水”为操缦之理想环境。明胡文焕《文会堂琴谱》更有“十四宜弹”“十四不宜弹”之说:
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
十四不宜弹:风雷阴雨,日月交蚀,在法司中,在市尘,对夷狄人,对村俗子,对商贾客,对娼妓女,饮酒醉后,夜事淫后,毁形异服,腋气臊臭,鼓动喧嚷,不盥手漱口。
由此可知,古人对抚琴环境的选择不仅重视,还做了细分:“在市尘、对村俗子、对商贾客、对夷狄人、饮酒醉后、毁形异服、不盥手漱口”等环境下不宜弹琴。
倒是现在的部分琴人,要么不知道环境对抚琴的影响,要么不重视这些;有的抱着琴去茶馆助兴,有的去喧闹场所与乐队合奏,有的打击琴体,有的把古琴改为电声并放大琴音,把古琴作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的工具,其实对古琴都是极度不尊重的。
古琴自创制以来就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乐器,它是合乎道的,应该拿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从以前琴人对抚琴环境的选择和细分就可以看出琴人对古琴的重视,绝对不会拿来博人眼球,倒是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失琴品之举,有违琴道宗旨。
“琴容之高洁、琴风之静美、环境之清幽乃至琴弦之洁静、手势之飘逸、气度之从容,无不表现出一种清雅的况味。”尚雅黜俗,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