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静思者,心之独处,神之明照。
于物无著,于情无系,虚灵空白,若水之澄。
道之所存,静思为要。
盖心静则神明,思深则理得。
是以古之圣人,皆以静思为本,而达于至道。
天地之间,纷扰万状。
人心之动,亦如波涛。
唯静思者,能定其心,而御其情。
情定则心清,心清则神明。
神明则万物皆备于我,而无所不通。
故静思之道,乃通万物之要道也。
夫人之生也,禀气于天,受形于地。
心为形之主,神为心之灵。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和,气和则身健。
是以静思者,不仅得于心,亦得于身。
身心皆得,则与道合。
然静思之道,非易得也。
必去其杂念,净其心源,而后可得。
杂念者,心之贼也。
心本清明,杂念扰之则昏。
故去杂念者,犹去贼也。
心源净则神明,神明则无不通。
又静思者,必守其柔。
柔者道之用也。
刚强者易折,柔弱者常存。
守柔则不争,不争则无尤。
无尤则心安,心安则静思可得。
故守柔者,静思之要也。
夫道在生活中,生活即道。
静思之道亦然。
非离生活而别有静思也。
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皆可静思。
行止坐卧,无不是道。
唯在心之静与不静耳。
心静则道在,心不静则道亡。
故静思之道,实乃生活之道也。
生活即道,道即生活。
于生活中悟道,于道中生活。
此静思之真谛也。
然悟道者少,迷道者多。
何也?盖心之不静也。
心静则道明,心不静则道暗。
故静思之道,虽易知而难行也。
然难行能行,方显英雄本色。
静思之道虽难行,而行之则有益。
益者何?身心皆得也。
身心皆得则与道合一,与道合一则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矣。
故静思之道虽难行而必行也。
总之静思之道乃通达万物之本源也,
亦身心皆得之妙法也,
亦生活即道之真谛也,
虽难行而必行者也,
行之则有益者也,益者身心皆得也,
得者与道合一也,
合一者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也,
此静思之道也。
今人多浮躁,少静思。
故述此道以告世人,愿世人皆能静思而得道也。
得道则身心皆得,身心皆得则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矣。
此吾之所以述静思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