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庙的五爷是谁的化身(文殊菩萨圣诞|走进文殊菩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8 10:41:23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文《行香子·文殊菩萨》中写道——“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狮子,微放珠光。”寥寥数语,生动形象的阐释了万佛之母文殊菩萨的形象。


文殊的诞辰

世界万物在佛语中是一个法缘无尽无边的婆娑世界。

西元前六世纪,传说文殊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文殊菩萨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他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复其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的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于是五台山成了文殊菩萨的道场。

作为文殊道场,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供奉着五方文殊,《偈颂》曰:“东台望海观日轮,朝阳出海放光明,文殊菩萨演教场,多有来人拜聪明。五台灵迹纪南台,夜见金灯万盏开。般若智光生佛具,峰前悲喜共徘徊。西台佳气郁苍苍,千峰竞秀异殊方,喜看挂月岩开镜,满林都散紫金光。北台山高风猛厉,行人登圣地。护法有龙王,朝圣保祥瑞。中台巅峦雄旷拥奇观,翠霭浮空积翠峦,儒童文殊演教场,登临身已在云端。”

此外,五台山不仅受到僧人和俗信者的崇拜,就连历代皇帝都在不断为文殊菩萨修建殿宇。据统计,中国历史上自北魏孝文帝至清仁宗,共有9位皇帝,先后18次巡幸五台山礼佛。其中清中前期就有4位皇帝,前后多达13次巡礼五台,占了总次数的70%以上。这也使得五台山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圣地。这些众多文化和信仰加持下流传的文殊菩萨显灵的故事和传说,让五台山越来越出名,也吸引了无数人到五台山参拜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的法相

在文殊道场,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文殊法相。

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为仗剑骑狮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还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

文殊的形象有很多是童形,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六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是依据手持物品和真言陀罗尼字数,分为一字文殊或一髻文殊(左手青莲花,花上如意明镜,右手杨柳枝;右手金刚剑);六字文殊或六髻文殊(右手说法印,左手胸上仰着);八字文殊或八髻文殊(左手青莲花,花上智杵,右手剑)等。

一般的文殊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执青莲,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菩萨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着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

《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

《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

白文殊,藏密所奉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身面白色,一面二臂,头戴天冠,披发,一手持剑,一手持莲花,上有经函。

黄文殊,密教所奉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身面黄色,一面二臂,左手持经函,右手持剑上举。

密具文殊,藏传密教诸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其相红花色,七首二臂,持莲花,经函。属瑜伽部本尊之一。

此外,文殊菩萨也以多种多样的造像艺术出现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和雕刻中,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向往和祈愿。


不按套路传法的菩萨师

在民间,文殊菩萨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人们更是把对未来的想象和期盼,化作美好的传说,撰写在文殊的故事里。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传说中,有“迎迎一千,送送八百”的文殊发愿,相传只要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他就会迎接你一千里,在你离开的时候,送你八百里,并且在一接一送的过程中,给你种下善根。

也有“化身五爷,广济众生”的文殊变化,据传说在五台山五爷庙中供奉的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

更有“世世成佛不入佛”的佛母文殊,在佛经记载中的五台山佛母洞,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乃化作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将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而佛母洞即为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

《佛说放钵经》记录:“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正是在讲文殊生来智慧深广锐利,在佛教中的过去世中曾为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多次受过他的佛偈教诲。经历了久远劫的上古佛,在修成无上佛法后于四百四十万岁进入涅槃,此后直接重生为文殊菩萨,再来引导修行者修成佛果。因此,文殊无论哪一世,都能教化有缘修佛之人得道。

故佛教中:文殊菩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是一切佛祖的老师。

可见,文殊菩萨的度化方式有多么“不按套路”。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左持利剑烦恼断,右执青莲德相彰。孔雀神狮共乘驱,毒龙猛兽伏清凉。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

南无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