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这句话的形成,有一段较长的经过。最初是说墨子反对战争,最善于“守城”。事见春秋•鲁•墨翟《墨子•公输班》(《孟子•离娄》注和《史记》均作公孙班)。
战国中期,楚怀王要攻打宋国,著名巧匠公输班(鲁国)为楚军制作了攻城工具。这事被主张“兼爱”的墨翟听说后,便从齐国走了十天十夜来到郢(楚国首都),劝楚怀王说:“进攻宋国,既丧失了正义性,又不会有好结果。”怀王说:“公输班已经做好了攻城的云梯,一定要进攻宋国。”
墨翟于是又去见公输班,用自己衣带比做城,用筷子比做守城器械,让公输班来攻。公输班设置九次攻城机变,墨翟九次都防守住了,公输班攻城的器械用尽,墨翟守城之械还有余。楚怀王见到这个情况,便和公输班打消了攻宋的打算。
由于墨翟善于守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墨守城规”,原意是墨翟守城有一定之规。
据《晋书》说,东晋江州刺史温峤,为依靠陶侃的势力讨平苏峻、组约作乱,在给陶侃的信中说:“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秉成规。”“城规”便取谐音“城规”转化为“墨守成规”。后又按意化为“默守陈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说:“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是说:东晋哀帝的尚书仆射谢玄,年轻时不愿当乡里的税官,而愿学习经学,曾就学于涿郡的扶风马融。郑玄立于门下三年多,马融才开始向他传授学说。十年后,郑玄归乡里收弟子达到几千人,“党锢之祸”当中,他的弟子孙嵩等四十多人被捕,郑玄便闭门潜心研究和著述,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
当时任城、何休二人好公羊之学,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等书,推崇《公羊传》有“绝墨可守”,批评《左氏春秋》则如“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至于《榖梁传》也有所偏废,认为只有《公羊传》才是得孔子学说之真传。这些看法,郑玄认为极其不妥,便写了《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诸篇,拨正何休派的说法,说他们都是属于“墨守陈规”。
“墨守成规”或“墨守陈贵”的说法,就是这样形成的。形容抓住陈规陋习不放,不知变通。